李丛:书坛隐士——金熙长

发布时间:2025-01-26 点击数:22


(隐士书家金熙长先生近影)


金熙长,原名金龙,号常福居士,浙江台州人。深圳著名书法家、当代劝善学者。致力以书法作品弘扬传统家训,在学界率先提出情性教育。居深30年曾创造多个深圳第一。曾获深圳市文明市民标兵、深圳特区成立三十周年杰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金熙长(金龙) 书法作品)



(金熙长(金龙) 书法作品)


书坛隐士——金熙长
文/李丛



深圳,一个看似灯红酒绿、熙熙攘攘的闹市,实际上也是一个卧虎藏龙的风水宝地。在过去这几十年里,仅仅在书画艺术界,就汇集了陆俨少、王子武、鲁慕迅、李世南、李照东、钟国康等一众才艺出众、成就非凡的名家。当今颇具影响力的书法家金熙长(金龙),同样是深圳地区一位传奇式的人物。



(金熙长(金龙) 书法作品)


金熙长先生原名金龙,祖籍浙江台州,自号“常福居士”,其人生经历颇具传奇色彩:早年入伍从军,学过木雕工艺,曾在00019部队九连任钢筋工,历任职文书、放映员、文化干事等职。后求学于“中山大学”,供职于“深圳图书馆”。于90年代初任“深圳市书画家协会主席”。金氏在1993年成立了深圳第一家私营文化企业,并连续四届任“中国深圳国标舞、拉丁舞国际公开赛组委会副主任”。于1999年策划“99迎新大笔会”,成为深圳市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雅集活动。金熙长还历任“民建深圳市委委员”、“深圳市青联常委”、“罗湖政协常委”、“深圳市慈善会理事”等职,被深圳媒体誉为“倡导善举深圳第一人”。2004年7月,深圳市委、市政府授予金龙先生为“深圳市道德模范,文明市民标兵”,并获得“深圳特区三十周年‘杰出贡献奖’”。在其客居深圳这数十年期间,凭着不吝付出的执着追求以及一丝不苟的果敢个性,让他出色地领悟到深圳“孺子牛”的精神,在深圳这片土壤上进行了无数拓荒之举,堪称奇迹。



(金熙长(金龙) 书法作品)

然而,当这位奇才在事业和官衔正值如日中天之时,竟毅然在2002年致仕并退出商海,从此闭关修道,临池不辍,著书立说。直至2011年之后,金熙长又隐居于广东中山五桂山,并创建“五福书院”收徒授艺,其门生遍布海内外,包括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清华北大、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可谓桃李满门,功德无量。



(金熙长(金龙) 书法作品)


金熙长先生早年广博的社交和游学,也使他有机会向诸多前辈名家请益,如书画界前辈启功、程十发、唐云、赖少奇、宋文治、王伯敏、黄苗子,学术界前辈商承祚、王起、陈伟湛,佛学界前辈赵朴初和本焕长老及老领导王首道、郑必坚、梁湘、李灏、郑良玉、厉有为、王众孚、李子彬等,皆为金熙长作过不同程度的指导或者题词。

从某种角度来讲,金熙长早年是物质上的富翁,年少成名,意气风发;但他后来又成为精神上的富翁,满腹诗书,清气自溢。或许是有了这些丰富饱满的人生阅历,使得他的书法含英咀华,扬催今古,勾玄提要,熔铸中西,呈现出一种雍容端庄的高古气度。



(金熙长(金龙) 书法作品)

在书法上,金熙长先生博取百家,尤以商周诸鼎、秦汉篆籀,再到钟繇、张芝、索靖、《瘗鹤铭》及《许长史碑》为甚,尤其擅长书写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小篆、铁线篆、隶书、行书、楷书、小楷、晋人笔意、章草、南碑北碑、摩崖石刻等,但他并没有像某些食古不化者,一直对古人迷信得不敢雷池半步,他擅学擅用,懂得如何取长补短,时刻在试图打破传统的束缚和藩篱。

金熙长认为,研习书法首先必须了解碑帖的源流,才能从根本上读懂碑帖,最终才能深入骨髓写好这个碑帖。因此,他为了研习《瘗鹤铭》,就从其产生的时代、文化背景入手去了解。



(金熙长(金龙) 书法作品)

实际上,在临写《瘗鹤铭》之前,金熙长已经大量临写了与《瘗鹤铭》相关的近百个汉魏名碑,如《郑文公下碑》、《石门铭》、《四山摩崖》、《晖福寺》、《爨龙颜碑》等与南北朝时期相关的摩崖碑刻;如《许长史碑》、《张迁碑》、《姚伯多碑》《灵庙碑》等与仙家书法相关的碑;又有《积玉桥》、《开通褒斜道》、《衡方碑》、《郙阁碑》、《大三公碑》等雄浑古拙而伟岸的碑;更有《北庄王石刻》和《广武将军》等生拙有趣而率真之碑……



(金熙长(金龙) 书法作品)

他不断在寻找它们与《瘗鹤铭》的异同之处,后来,终于总结出此碑有“用笔之中有阴阳”、“似直非直含太极”、“方圆兼用见刚柔”、“偏旁相同势不同”以及“同一石刻十拓九不同”等重要特征。当有了这些基础做铺垫,他搞起创作来可谓如鱼得水、如虎添翼,一下子就长驱直入、直捣黄龙,故终得其精髓。



(金熙长(金龙) 书法作品)

总体而论,金熙长先生的书法特色是结体开阔,线条变化多端,注重用笔轻重、快慢、虚实等节奏规律,笔画如“沙里锥”,如“屋漏痕”,看似线条纤细,实则绵里藏针,看得出对甲骨铭文下过极大功夫。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其字苍润遒劲但不霸气,气息高昂却不张扬,可谓静气沉郁,秀外慧中,满纸仙风道骨,清逸之气扑面而来。



(金熙长(金龙) 书法作品)

金熙长先生从艺多年,总结出关于书法有五个“哲学与道”的原理,认为学书有五个最关键的因素,一为眼界,此可从诗词、音乐、舞蹈、雕塑等艺术美学谈“理与道”;二为学问,此可从儒、释、道及书法文化谈“书与道”;三为修行,此可从笔法、墨法、心法谈“气与道”;四为化虚,此可从文质、巧拙、格调谈“美学与道”;五为修书之径,包括临摹高古之碑、生拙之碑、开博之碑、雄浑之碑和真阳之碑。纵观其书,确实秉承了这一独特的美学原则,容温厚华滋与奇崛俊逸为一炉,在当今书法名家辈出的时代,同样具有较高的识别度。



(金熙长(金龙) 书法作品)

说起金熙长先生对书法美学的理论,更是见解独到,标新立异,自成一家。自从他出版了人生第一本书《人生第一步》之后,他一直开班授课,弘扬善念,故被社会尊为“劝善家”。他认为做人要有慈悲之心,艺术作品也应有悲壮之情,所以要把每幅作品的喜怒哀乐给表现出来。他认为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书画还是音乐,其最高境界都应该是悲喜交加。他早年拜师学习过音乐、作曲、舞蹈等,就是为了打通各种艺术门类,并为书法创作做铺垫。他通过师古人、师天地、师太极、师阴阳,最终用仙家笔意来还原经典,把每一幅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心境和喜怒哀乐给呈现出来。



(金熙长(金龙) 书法作品)

就算在隐居期间,金熙长先生照样有不少创举受到业界的关注,比如他在2015年发表《瘗鹤铭临考并书写全文173字》一文,成为当今中国第一个提出用真阳笔法写仙家之碑《瘗鹤铭》的书法家。2020年8月29日,其著作《方正字迹——金熙长标题体》在方正字库正式上线。



(金熙长(金龙) 书法作品)

直至近日在网络上有个名家的“《瘗鹤铭》十人展”,此展一出,竟被独立评论家个三(本名李哲)拿来跟金熙长的《瘗鹤铭》作比较,并在其公众号发表了一篇题为《以一当十:金熙长VS《瘗鹤铭》十人》的文章,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评论家个三(李哲)认为:“同样的东西,放一起一对照,高下、成色立分”,并认为那个“十人展”的作品“多当下流行的东西,运笔方法、线质及审美等尚未有独立意识,貌似个性,实则随人后踵,且不少人之临创,与原碑精神气质也是存在较大差距,比较稚嫩”。接着,他又对金熙长作如此评价:“金熙长先生对《瘗鹤铭》理解与呈现,则是有独到之处的,线条方圆得兼,点画沉着老辣,筋骨血肉洞达,气韵生动,已形成自己相对独立的审美趣向与风貌,这(是)一个书家趋向成熟的标志”。个三(李哲)的评价或许仅是一家之言,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对金熙长《瘗鹤铭》的美学评价是相当精准的。



(金熙长(金龙) 书法作品)

金熙长先生的书法出碑入帖,师古而化古,且因长年炼气修道,故下笔真阳,书风俊逸,高古幽深,被行内名家称为“当代居士书风的开拓者”及“著名隐士书家”。其辉煌的人生,或许可以用他自己的一首诗来概括,有道是:

“朝伴初阳晚伴霞,

晨钟暮鼓是僧家。

平生满种功德业,

枯木犹能再著花。”

2023年4月20日



(金熙长(金龙) 书法作品)



(金熙长(金龙) 书法作品)



金熙长(金龙) 书法作品(请横屏观看)



(金熙长(金龙)考临水前《瘗鹤铭》尺八屏四条屏)



(金熙长大字楷书)



(金熙长左书《瘗鹤铭》尺八屏十条屏)



(金熙长书自作诗)



(金熙长书自作联)


 

更多 ›书画名家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