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适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暨联合国成立80周年。从金秋9月到深秋10月,身兼多重国际职务的中国资深纪录片导演、制片人、高级编辑王建,应邀出席在美国举行的一系列高级别纪念活动。他携其执导的获奖纪录片《铁证》,在国际舞台向世界传递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中国声音。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海报
2025年9月15日,为纪念二战结束暨联合国成立80周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教育研究中心以“Resistance, Resilience & Rebuild: War, Education and Society During China's Resistance War Against Japan (1931-1945)”(刚毅坚卓:抗日战争中的教育与社会)为主题,邀请多国专家举办了一场特别研讨会。活动在国际著名钢琴家王宸博士演奏的《黄河颂》中拉开帷幕,壮阔的旋律为整场活动奠定了庄重基调,唤起了在场观众的深刻共鸣。哥伦比亚大学中国教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程贺南博士在开幕致辞中向各位嘉宾介绍:本次研讨会正是希望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反思教育在危机中的关键角色与永恒使命,并呼吁传承跨越国界的和平精神,共同守护人类文明的未来。王建导演向与会各国专家与青年代表专业解读了首获奥斯卡奖的中国抗战题材纪录片《苦干》,更重点推介了他执导的荣获中国长纪录片好作品奖的纪录片《铁证》。

王建导演在哥伦比亚大学演讲
王建介绍说,《铁证》纪录了收藏家杨翔飞先生历时三十余年坚持收藏的近万张日本随军记者拍摄的侵华影像史料,并展示了纪录片《铁证》的部分表现内容。在日本随军记者拍摄的大量照片和为鼓舞日军士气出版发行的画报展示中,日本关东军占领沈阳时张贴的布告,日本为庆祝满洲国成立出版的“满洲国帝政纪念”册,日军炮击卢沟桥、进入北京城,日军占领上海,日军攻打占领南京、用绳子捆绑屠杀中国人,日军进军武汉,日军飞机起飞轰炸重庆,日军攻击香港,日军飞机轰炸广州、兰州、延安等一张张真实的照片,无情揭露了战争的残酷,成为历史真相的最有力铁证。他分享道,杨翔飞先生投身于此的初衷,源于他的家乡河南省卢氏县在日军侵华期间所遭受的惨痛创伤。一段源自个体的家族记忆,最终升华为守护民族共同历史的执着信念,这一过程本身便是对和平最深刻的呼唤。

纪录片《铁证》片头

日本在侵华战争中出版的画报
王建导演从国际传播的视角,将《铁证》与《苦干》进行了一场跨越八十年的对话。从纪录片《苦干》以中国不可征服的秘密为标题设置悬念、把镜头对准那些平凡却不平凡的中国人、有意识地强调众多民族“差异中的团结”、美国摄影师雷伊·斯科特是以一名普通战士平等真诚的视角拍摄、在叙事节奏与情绪调度的处理上用对比和富有节奏感的审美表达、采用长镜头拍摄和全片贯穿节奏感与力量感兼备的民族音乐等六个方面对纪录片《苦干》进行了解读。他指出,美国摄影师雷伊·斯科特拍摄的《苦干》,从国际友人的视角揭示了中国“不可征服的秘密”在于普通民众的“苦干”精神;而《铁证》则通过中国收藏家和纪录片工作者的自觉行动,用日本人自己制造的影像,完成了历史罪证的内部挖掘与固化和对历史真相的捍卫。两种视角,一个主题:无论来自外部的观察还是发自内部的坚守,都共同印证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和对和平的深切渴望。这种基于史实的国际化表达,在纪念活动现场引发了积极反响。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危机应对教育专员萨尔哈内·卡米斯
本次研讨会吸引了从3岁孩童到80岁资深学者等不同年龄层的参与者,多位国际知名学者分享了研究成果。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院比较教育学许美德教授从比较教育学视角阐述了和平教育在战后社会重建中的核心作用;费尔菲尔德大学历史学李丹柯教授通过其著作《女性、战争与回忆》展现了战时重庆女性的日常经历与集体抗争;哥伦比亚大学中国教育研究中心程贺南主任则以西南联大等高校西迁为例,介绍了哥大校友陶行知、蒋梦麟、张伯苓等人,以及金陵女子大学教育系主任、代理校长魏特琳(Minnie Vautrin)在1937年南京沦陷之际,毅然将金陵女子大学化作避难所,用血肉之躯守护校园和成千上万妇女儿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危机应对教育专员萨尔哈内·卡米斯(Sarhane Mahmat Khamis)先生就“为了儿童的福祉: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危机应对经验与探讨”发表演讲,系统介绍了UNICEF在冲突与危机地区保障教育连续性的重要工作。

纪录片导演、联合国NGO国际战略家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文化交流协会会长、澳大利亚国际文化产业协会副主席王建在联合国
带着纪录片历史的回响,王建导演在联合国总部接受了专访,并与国际战略专家就二战结束暨联合国成立80周年相关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广泛探讨。作为联合国NGO国际战略家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文化交流协会会长、澳大利亚国际文化产业协会副主席,王建说:“今天,我们共同纪念一个非凡的历史时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八十周年,同时也是联合国成立八十周年。这两个纪念日紧密相连,共同向我们诉说着和平的珍贵与团结的力量。”他表示,历史研究的终极目标是启迪当下、开创未来。

联合国全球青年领导力基金会主席琳达博士在罗德岛演讲
2025年10月22日,联合国全球青年领导力基金会为纪念二战结束暨联合国成立80周年,在美国罗德岛举办“联合国:回顾过去·立足当下·展望未来”纪念活动。来自罗德岛州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及热爱和平的人士参加了会议。
联合国全球青年领导力基金会主席琳达博士发表致辞,她以自己在联合国工作30年的不凡经历,以“联合国:回顾过去·立足当下·展望未来”为题目发布了主题演讲,全景式地向大家介绍了联合国的诞生、发展及未来的前景。

王建导演在罗德岛视频演讲

罗德岛会议现场
联合国国际战略家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澳大利亚国际文化产业协会副主席、中国资深纪录片导演王建以视频形式出席。王建导演在视频中说:“八十年来,世界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而我的使命,是作为一名纪录片的讲述者,用镜头去追溯历史的足迹,守护人类共同的记忆。我想与各位分享一个关于记忆与和平的故事。
在播放纪录片《铁证》之后,联合国国际战略家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澳大利亚国际文化产业协会副主席、中国国际文化交流协会会长王建说:“我们今日回望历史,目的绝不是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汲取教训,珍视当下来之不易的和平。那段共同的苦难,应当转化为人类永久的记忆,并赋予我们守护和平、传递关怀的勇气和力量。值此二战胜利暨联合国成立八十周年之际,我们希望通过纪录片《铁证》这样的历史纪录,将和平的信念与爱的力量传递给全球的年轻一代。愿我们都能携手努力,共同激励青年,为他们、也为我们的未来,创造一个更加和平、公正与美好的世界。”

常驻联合国NGO代表、联合国全球青年领导力基金会执行主席王宸博士在罗德岛演讲
常驻联合国NGO代表、联合国全球青年领导力基金会执行主席、国际著名钢琴家王宸博士在演讲中,号召全球青年团结起来,共同创造一个创新服务于和平的世界,一个进步尊重地球的世界,一个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声音和目标的世界。在她“爱与和平之旅”音乐会优美的乐曲声中,向全场与会代表传达着祥和、温暖的深情,向世界传播着和平、和谐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