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家恺——京城石子姚,当代画坛之名家

发布时间:2025-11-06 点击数:0


姚家恺(嘉凯),1960年出生,北京人,号水石,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理论研究与书画创作高研班结业,师从姜成楠、贾又福、张立辰、宋涤、王阔海等先生,2011年在北京展览中心举办个人展,2015年在河南郑州美术馆举办7人联展,出版《姚家恺画集》,2017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电视片《京城石子姚》专题的报道。现为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华艺书画院理事,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书画摄影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新汉画学派副主席兼秘书长。
姚家恺,在书画界享有“京城石子姚”的美誉。



第九、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观看展览后对姚家恺作品盛赞:“你的作品让人眼前一亮!你画的是心境、意境,不仅仅是形,更赋予了灵魂!既有传统的深厚功力,又透着独特的个人气韵。”欣然与姚家恺合影。



名家学者评价姚家恺的作品:

他用大面积湿的水色,利用宣纸的渗透的力量润出的水纹恰好是在干的石头间流出来的像屋漏痕一样的那种边痕,自然的非常美,你看这个深渊,水比较深,还有小鱼儿在自由的在游动,这就是他的意境,意的境界绘画理论上叫做气韵生动,一种气息以艺术的韵律像冲击波一样震动你的心扉。
——姜成楠,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北京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美术创作员、河北美术学院名誉院长、教授。

姚家恺画画心无旁骛,有一种极度专注、毫不动摇的神情,仿佛与画作已经融为一体。他的画有一种禅境,水,石,鱼等皆是他心象的投射,他每一笔都仿佛赋予了生命,栩栩如生,令人陶醉。
——贾又福,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理论家,中央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有突出贡献的国家级专家。


家恺的画笔之下,线条苍劲而不失灵动,皴擦点染间尽显功底,传统与创新交融,自然与心境共鸣‌。他执起画笔,每一抹色彩都是情感的流露;每一笔勾勒,都是对美的追求‌。
——郭石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高级职称评审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家恺画画胆大心细,敢于尝试创新技法,同时保持对细节的专注‌。艺术就是这样,敢于尝试,敢于创新。久而久之,这种“胆大心细”的态度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心性。坚持到最后的人,往往就会有所成就。
——张立辰,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系主任,中国美术学院荣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家恺的潭石画,在国画界从题材内容上讲,是前无古人的;从绘画技法层面讲是高难度且具有创造性的。看看水中的卵石和露出水面卵石的色彩、形态和质量感,再看看卵石半浸于潭中水痕的深入刻画,不难知道作者为此付出的辛勤劳动。他把皴、擦、点、染的传统技法运用得极其巧妙;用色上则是吸取了西画复合色入画的长处,使得画面色调和谐浑然一体,不乏生动鲜活之感。这些深入的刻画正是其潭石作品引人注目的魅力所在。
——宋涤,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姚家恺的写意画,气韵生动!笔墨纵横间,花鸟形神兼备,意态盎然。他的潭石画,鹅卵石,圆润如玉,似在清流中经年涤荡,温润可喜;水中游鱼轻灵如影,摇曳生姿,仿佛下一刻便要跃出纸面。树木枝干虬曲苍劲,墨色浓淡交织,既有力度又不失空灵,与水色交融处尤见虚实相生之妙。
——单国强,中国书画鉴赏泰斗级权威专家,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书画史论和鉴定专家。


纵观姚家恺先生的溪水鱼石的超级写实,既来源于传统的绘画之法,又在前人之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这显然是难能可贵的!其技法与艺术成就为中国绘画平添了一种新的艺术符号与创新景观。为中国画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王阔海,原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汉画艺术研究院院长。

你的画有特点、善于观察生活,以前人不画的乱石溪潭,碧水游鱼为题材,用写实的手法来表现物象,抒发情感,很好。有争议不可怕,争议是大家在关注你。画很有气韵,雅俗共赏。
——冯远,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每一位画家的创作过程往往充满艰辛和孤独,但他们依然坚守着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姚家恺就是这样的。他用画笔诉说着自己的故事,表达着内心的情感,通过作品与观者建立心灵的连接。他的作品不仅带给我们视觉的享受,更让我们感受到情感的共鸣和心灵的触动,家恺不善言谈,热爱画画,很用功,近几年他的潭石画画的不少,很出彩,很有特点。笔触细腻入微,每幅作品都充满了丰富的情感和内涵,充分展示了他的艺术造诣。希望家恺继续努力,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贺成才,原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驻会秘书长。


姚家恺这人很聪明,很踏实很注意生活,家恺为人厚道,其作品大气、厚朴,有内涵、有韵味,线条稳健流畅、变化自然,布局安排巧妙,用笔更是灵活熟练,妙趣横生。
——汤立,中国艺术研究院导师、北京大学汤立工作室导师、北京人民画院名誉院长。


姚家恺的画是独树一帜的,他不但有深厚的国画技巧,而且还用了油画、水粉的方法,结合的唯妙唯俏。他的画非常的生动自然,意境悠长。盛夏时节,看他的作品很凉爽;遇到烦恼,看他作品,烦恼都过去了。他有这么高的修养,他的画很值得收藏。
——汪国新,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国美协艺委会委员,农工中央文委会委员,中国美协会员,享受政府津贴的一级美术师。


姚家恺的作品,溪石圆润如玉,游鱼灵动如生,水光尽显自然妙趣,整幅作品淋漓酣畅,形意相融,非深得自然天趣者不能为也!
——贾平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黑龙江省花鸟画研究会主席。


姚家恺是我的老邻居,北京东城建国门内的发小儿,两家直线距离不足两百米,还是在去年朋友聚会时认出了这位50年未见的小老弟。他略显沧桑的面庞透露出儿时玩皮时的灵动,想不到这些年来他竟以画笔留住了我的故土、我的家乡。他选择石子作为他宣泄情感,表达欢乐的寄托,既实实在在,又石破天惊,画风拙朴真诚,似感受到它的坚韧和顽强,是自然与美的结合,是情和意的交融,给人以力量和享受!
——崔志民,中国职工文化体育协会副会长。


姚家恺的潭石画很感动我,我也有这样的生活观察,他的画把我带到溪潭边,他以鹅卵石,潭水为题材创作的潭石画气韵生动很有特点。
——杨彦,著名画家、人民书画院国画院院长。


第一次见到姚家恺老师的绘画,就自然地想到唐代大文学家柳宗元的《小石潭记》,画作中那溪石游鱼、草木华滋、氤氲水雾,于动静之间颇显意境;后来相熟,便更多从其独特的皱法、色彩、构图、肌理等方面加以体会;久之,越发从中感受到他内心厚积薄发的“道气”了。姚老师于画林中独树一帜,此诚为难得,可喜可贺!
——刘炳毅,资深媒体人。


姚家恺先生工写兼能,有超人的表现能力和创作能力。他对绘画有着一颗真诚且炽热的心,一心扑在研究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绘画的笔墨垂炼上,从而练就了扎实的功力和独特的视角,画出了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作品。他画的鹅卵石、小溪和游鱼,栩栩如生,让观者体现一种审美愉悦和一种生命勃发,这时候,他笔下的池塘、游鱼和夏风都充满无尽诗意,让人留恋忘返。姚家恺先生有深厚的童子功,他的大写意用笔大胆,富有激情,线条流畅,韵律感十足,用色用墨,几近炉火纯青,从作品中可见妙趣横生,足见他驾驭笔墨的能力。
——李德哲,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人民美术院院长。

画家姚家恺多年来苦心研习书画,“精读传统和大自然”两本书,以内蕴丰厚的传统笔墨“师古人不若师造化”,以笔墨当随时代的创作精神,工写兼备逐渐形成了鲜明的艺术个性和风格。成为当代画家的一股清流。其创作精神和作品的表现形式与意境值得学习研究并尊重。
——冯春明,著名画家、中国华艺书画院院长、北京畅心斋书画院院长。

姚家恺是一位非常真诚、善良、勤奋且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画家,他师古师造化师己心,并师从多位名家,不断汲取艺术营养。精妙的笔墨形式是画家心灵与物象发生作用的结果,也是画家天赋、心境、个性、情感和学养变化于自然的成果,是全新的审美创造。他的“潭石画”,奇石突兀、波澜不惊、锦鳞游泳、草木丰茂。他用皴擦勾点和层层渲染所形成的清新独特的风格,给人以赏心悦目、身临其境的美妙艺术感受,情不自禁发出由衷赞叹。他不仅能精于工笔超现实的此类作品创作,还创作出了一批写意作品:泼墨泼彩,酣畅淋漓,且做到大胆铺陈、小心收拾,无论是蔬果花树,还是草虫禽兽,无不笔墨精到,形象生动,体现出他高超的技艺和整体把控能力。
——陈俊贤, 中国书画家联谊会外联部副主任、理事,人民美术网执行总裁。

姚家恺作品:























 

更多 ›书画名家

点击排行